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2022-04-22 11:05:45

郭晋平、武小钢:加强国土绿化科技支撑,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需要减排与增汇双轮驱动、并力前行。中国科学院《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研究》报告指出,“增汇”的重点在于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而森林碳汇是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主体。随着技术减排空间的逐渐压缩,减排成本不断增高,作为一种低成本高效益的近自然解决方案,森林生态系统增汇的优势将愈加凸显。

山西省总体上说仍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省份。根据《中国森林资源报告(2014-2018)》,全省林地面积为787.25万公顷,森林面积为321.0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0.5%,低于全国2.46个百分点;每公顷活力木蓄积量为40.25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0.5%,通过大幅度提高“森林碳汇能力”,助力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具有巨大潜力。

充分发挥森林碳汇功能,提高森林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的作用,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实现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质量同步提升,有效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做好这项工作,有一系列问题需进一步加强研究。围绕林业碳汇技术创新,做好科技支撑文章,必将有力助推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

1、目前全省自然条件好的地方已经基本绿化,继续增加林草资源的难度越来越大,“在哪种”“种什么”“怎么种”“怎么管”等问题日益突出。为破解上述问题,改变目前人工林树种单一的突出问题,首先要进一步转变林草植被恢复和建设理念,“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大力推进乡土树种、草种的广泛应用,加强林木良种选育科技攻关,以抗旱性树种和特用经济林树种的良种选育为核心,构建基于林木良种分子协同调控的分子-生理-性状选育技术体系,大力推进国土绿化良种化进程;积极开展良种繁育技术和困难立地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加强木本油料、林业废弃物为原料的第二代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储备,突破高效能源林良种资源、能源的绿色高效转化和综合利用、机械装备等林油产业一体化技术瓶颈。

2、随着我省森林面积的大幅度增加,森林覆被率进一步提高,大面积森林,特别是人工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低、碳汇能力弱、系统稳定性差、生长后劲不足的问题愈加突出。破解森林质量和碳汇能力精准提升的难题,提高现有林碳汇能力,已经成为我省实施双碳战略林业路径的紧迫任务。为此,必须走“既重数量,更重质量”的发展之路,实施“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和持续扩大森林面积”双轮驱动,把加强森林经营提高森林质量和森林生产力作为突破口。当前迫切需要围绕森林碳汇能力提升,大力支持分类型、近自然森林定向培育和经营关键技术研究,开展高碳储量森林定向培育、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中幼林抚育、退化次生林修复、森林土壤碳汇功能、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森林生产力长期保持等体系化技术研发,突破我省林业发展支撑我省双碳战略的科技瓶颈。

3、破解传统森林连续清查体系周期长、成本高、时效差、代表性降低等问题,实现森林蓄积和碳汇实时监测,空间明晰化监测数据的实时输出,及时评估森林资源和碳汇能力的变化,是双碳战略背景下森林保护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森林碳汇交易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的现实需要。为此,应大力支持天空地一体化森林碳汇能力监测技术研发和体系化推广,以我国自主高分卫星遥感数据、无人机机载激光雷达数据与地面样地实测数据相结合,突破天空地一体化数据耦合算法、空间明晰化和实时监测的技术瓶颈,构建基于多源数据的大尺度、精度高、快时效森林蓄积和碳汇监测体系,支撑省级国土绿化和林业生态工程及政策决策的科学化,促进森林碳汇能力持续提升。

供稿人:郭晋平 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 教授 省重点实验室主任

武小钢 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 教授 院长


相关稿件:
[字体:  ]  [关闭窗口]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