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机构: 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发布日期: 2021-01-27 16:03:22

2020年度山西省科学技术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本年度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办公厅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办公室关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2020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相关规定要求,由山西省科学技术厅编制。本报告中统计数据的期限自2020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年度报告电子版可以从山西省科学技术厅网站“信息公开年报”栏目下载。如有疑问,请联系山西省科学技术厅办公室(太原市万柏林区滨河西路南段129号山西焦煤双创基地A座13层,邮编030021,电话:0351-4041479)。

一、总体情况

2020年,科技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严格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我们坚持围绕“四个面向”,聚焦“六新”突破,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的总体思路和要求,着眼深化“放管服效”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做好科技政务信息公开工作,为实现我省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2020年,省科技厅门户网站发布信息582条。其中概况类信息16条,政务动态类信息411条,信息公开目录信息396条。公开行政公文42条。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438条,通过微博发布信息80条。

一是大力加强科技创新顶层设计和系统推动。省委、省政府隆重召开全省科学技术大会,出台《关于加快构建山西省创新生态的指导意见》《关于实施“111”创新工程支撑引领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山西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条例》正式发布实施,创新编制《山西省“十四五”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规划》和《山西省“十四五”新技术规划》,出台《山西省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山西省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全面修订了《山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实施细则,印发了《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实施方案》《山西省科学技术厅关于落实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有关措施的通知》和《山西省科学技术厅关于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收益分配若干措施的通知》,全力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培育壮大转型发展新动能,构建区域创新发展新格局。

二是深入开展科技体制机制重塑性改革。创造性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部门“四抓”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省委“盯需求、强决策、抓落实、看结果”的战略意图,坚持从“根”上改,从“治”上破,从“制”上立,在管理体制上,成立了由省委书记、省长担任双组长的省创新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彻底打破了科技单线低效、创新资源分散、“九龙治水”等长期困扰全省科技创新的发展困局。在运行机制上,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征集、专家咨询论证、产学研用一体化贯通、利用“揭榜挂帅”撬动全社会创新资源、项目全过程跟踪服务和动态调整、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导向评价等六大新机制。在机构设置上,着力打破科技产业融合障碍,建立7个产业科技处室,牵头组织14个重点产业科技创新;建立5个支撑处室,同时对事业单位进行改革,通过业务梳理整合为五家单位,从人才、项目、平台、科技合作等方面服务产业创新;

三是积极加强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研究制定《山西省科学技术厅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紧急立项规定》,紧急发布了疫情防控科研攻关指南《关于发布山西省“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防治研究”专项项目指南的通知》,采取紧急立项和“直通车”的方式,分三批立项20个项目。同时,紧急立项建设“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控与诊治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全面提升我省的防疫科研能力和水平。

四是大力实施“111”创新工程。一是围绕14个重点产业领域,实施59项关键核心和共性技术研发攻关项目,其中21项通过“揭榜制”实施,有望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打造一批产业“杀手锏”。二是投入经费1.1亿元,支持省内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培育对象建设,在半导体、大数据、新能源等领域主动谋划布局省重点实验室,启动了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三是大力推动规上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支持规上企业科技项目65项,安排资金2.35亿元。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新增高企近700家,总数达到317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入库10151家,同比增长121.73%,全国排名第6位。同时,以“111”创新工程为牵引,协同推进“1331”“136”创新工程。

五是大力推动区域科技协同创新。一是高位推动合作。楼阳生书记、林武省长带队与科技部举行省部工作会商,谋划了未来5年科技部支持山西的重大事项。赴中科院、北大、清华学习考察,签订合作协议26份。与北大共建山西省-北京大学科技创新基地,面积达8.3万平方米,打造研发“飞地”和国内外招才引智平台。二是引进优势资源。与中电科45所共建“光刻机用激光器研发中心”,与浙江大学共建山西浙大新材料与化工研究院,与北京大学共建碳基薄膜电子研究院,对接中国矿大建立“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银锋分中心。三是积极开展交流。组织参加第十八届人才交流会、第三届进博会、第二十四届北京科博会等国际展会,主动融入国内大循环、国际国内双循环。

六是多渠道丰富展示形式。科技厅加强门户网站及微信、微博等政务新媒体建设,坚持及时准确公开政务信息,不断提升政府信息公开的广度和深度。省科技厅对门户网站进行了改版,新增了“中央精神”、“科技部动态”、“省级信息”栏目,对科技厅公开信息能够按照重塑性改革后的业务进行分类,更人性化的展示科技厅业务信息。对微信公众号内容编辑方式进行了升级改造,利用专业的编辑器,引入图文模板,对微信发布内容进行艺术加工,更丰富多彩的展示了信息内容,提升了用户使用满意度。 

(二)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发布依申请公开信息30条,收到依申请公开请求19项,均为自然人申请,都在规定时间内予以办理,其中11项属于科技厅业务范畴,予以公开回复。

(三)政务信息管理

一是完善政府信息发布审核制度。通过发布《山西省科技厅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制度汇编》,对科技厅网站信息、办公自动化信息、网民留言、依申请公开、网站找错信息、微信微博、报送上级部门信息、应急预案各种信息处理规范化。通过制度来保障信息的准确性。二是强化责任意识,全面梳理科技厅信息公开各个环节,确定责任处室责任人,保障信息公开常态化管理;三是强调信息量考核制度,各处室、各下属单位设定信息专员,明确各部门信息发布目标任务,制定各部门月度发布量、季度发布量、年度被上级部门采用量等目标,保障各部门都能保质保量完成信息公开工作;四是确立读网制度,设定读网专员。加强日常监测,对科技厅网站和微信公众号进行日常监测,及时发现问题、纠正漏洞。读网专员每周固定时间至少读网一次,对网站的潜在问题,提出修改意见;五是确保限时处理,网站互动栏目比较难处理的问题会通过厅内网督办件分配给各业务处室,各处室要保证及时答复相关问题。

(四)平台业务办理情况

科技厅进一步加强山西科技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2020年在线办事8914件。2020年实现了常年申报,主动公开发布各类项目指南,项目评审公示。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111”创新工程支撑引领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意见》,省科技厅紧密围绕能源革命和制造业领域凝炼形成21项揭榜招标项目,依托全社会力量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

科技厅以打造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化创新基地为目标,以“3+2+1”“保5争5”行动和省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为抓手,组织开展各类实验室建设,编制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共管共享的实施意见》。

山西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平台与全国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进行交流,获取全国企业技术需求汇编,共有技术需求16个系列,持续更新录入平台。平台共收录供给信息22291项,需求信息14380项;平台访问累计总量达124.13万次,新设立子平台数32个。

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全省R&D(研究与开发)人员总量达到78778人,企业占比达到62.5%。引进外国人才项目336项,引进高端专家512人次,发放外国人工作许可证3000人次。其中,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33所白俄罗斯籍专家拉布诺·弗拉基米尔先生荣获2020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

为推动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税务局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聚焦“111”创新工程,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2020年度公布了山西省2019年第二、第三批通过认定的946家和2020年第一批通过认定的190家高新技术企业名单

(五)监督保障情况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优化科技系统政治生态环境。科技厅网站设立了厅长信箱、监督投诉、公众留言、网上调查和意见征集栏目,2020年共收到网民留言180条,科技厅对留言都进行了积极处理,接受大众监督。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三、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

四、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2020年山西省科学技术厅在认真贯彻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积极推进科技信息公开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有:一是所有人员的责任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日常监测技术手段有待提升;三是政务公开手段单一、技术薄弱。

下一步,为进一步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一是要加强教育,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教育,提升大家信息公开专业水平,丰富大家的保密知识,提升大家的责任意识;二是加强日常监测手段,通过先进的扫描对比技术,通过对读网专员的考核检查,加强人防技防能力,争取及时发现问题,改正问题。三是进一步加强支撑队伍建设,确定专人维护门户网站和解读相关政策,优化网站微信内容展示形式,提升用户使用感受。尝试与其他媒体合作,借助外部力量,丰富科技信息公开的深度和广度。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没有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相关稿件:
[字体:  ]  [关闭窗口]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