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机构: 山西省科技厅综合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10-01-21 09:43:05

山西省科技厅2009年工作总结

省政府:

2009年是我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三个发展”,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大力实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重要一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和要求,我们深刻领会“三个发展”的本质要求,全力发挥科技创新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实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和促进转型发展中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确立了清晰的工作思路,进行了全面的组织部署,切实引领、支撑全省转型发展,全省各项科技事业得到快速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促进全省经济企稳向好做出了明显的贡献。全面圆满地完成了省政府工作目标责任分解规定的各项工作任务。特别是围绕“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科技重大项目,取得了重要突破,体现出了科技创新在努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实现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的支撑效应。

一、不断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科技创新水平进一步提高

引导全社会科技投入进一步增长,2008年全省R&D占GDP的比例达到0.90%,2009年有望历史性地达到1%以上。全省专利申请量6823件,比去年同期增长26.68%。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422件,占申请总量35.4%,增幅17.97%。专利授权3228件,授权增幅达41.64%。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1项,新评选191项省科学技术奖,全省新登记科技成果300多项。

围绕“打基础,谋长远”的科技工作思路,我们把公共科技服务的重点放在激活资源和重组创新载体上。新组建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新培育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9家,民营科技企业151家,创新型企业26家;新建2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在2010年全国科技工作会上被表彰授牌。
 
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科技自然资源、大型科学仪器、科技创新、技术转移六大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平台全面投入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科技公共服务水平,提高了科技资源共享能力,推进了科技创新。

围绕促进转型发展,发展新兴产业,构建重点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中药现代化、煤化工产品深加工等创新平台、创新基地建设发展迅速。其中,以9个省级中医药研发机构、18个企业研发中心为骨干的创新平台和基地快速发展,研发能力步入一流行列。今年科技部认定我省为“中医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省”,标志着我省中药现代化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重点支持的潞安集团煤化工产业创新基地,16万吨合成油项目今年成功出油、稳定运行,在国内首次实现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示范。总投资25亿元的煤化工技术研发基地一期工程全面开工,已聚集相关企业39家,研发中心10余个,研发成果显著。山西省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硬件部分建设基本完成。

为有效破解山西存量科技资源相对不足与我省转型发展科技创新需求旺盛,企业难以在短期内调集配置资源的矛盾,我省积极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和争取国家科技资源。通过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引导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深入参与国家科技交流与合作,争取新认定了太原高新技术开发区等3家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太原重型机械集团等9家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解决了我省许多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南非瓦斯主动抑爆设备等一批产品正式投产,“中美合作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项目”备忘录和合作协议于2009年12月7日正式签署,并列入了国家能源局“亚太清洁发展和伙伴关系计划”。2009年争取到位国家各类科技计划资金约1.9亿元,新立项资金额度达到2.2亿元。

二、努力创造科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发展环境,多管齐下,帮扶企业

科技金融结合取得新进展。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中,不同的企业面临不同的困难,大企业有大企业的难处,小企业有小企业的困难,其中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是最突出的问题。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充分重视发挥科技与金融的联合功能,科技与金融携手为中小企业应对危机,提升能力,雪中送炭。省科技厅与浦发银行太原分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科技担保业务也有新进展,拟由省创业风险投资引导资金内设担保资金,国开行投入5亿元以上的硬贷款,定向投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开行高科技创业贷款平台授信额度在去年1.2亿元基础上又增加了2400万元。初步统计,2009年中信、浦发、交通三家银行已为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贷款9.5亿元。目前正在加紧与中行山西分行讨论落实科技部与中行的合作指导意见。
为帮助我省科技型企业渡难解困,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联合有关厅局开展了“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动员广大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服务企业,第一批择优确定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90名专家已奔赴全省各地深入企业开展为期一年的科技服务,积极组织机关干部深入企业搞调研,联合提出50项对企业技术升级、自主创新产品开发和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具有较大带动和辐射作用的项目,得到科技部的支持和资助,帮助企业解决难题,极大地鼓舞了企业迎难而上的决心。积极组织企业加入国家振兴经济的一揽子计划,争取到国家新能源领域的“金太阳工程”,获得国家资助1.5亿元,年底已开工建设,开创了我省太阳能新兴产业发展的新纪元。

扎实推进科技金融创新工作,积极探索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新机制,把金融资本与科技资源的嫁接作为突破口,我省与国开行共同发起组建的“山西省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已与国内外4家创投机构确定合作建立13亿子基金意向,与中国人大金融学院风险投资研究所签订全面合作协议,2009年还有台湾、深圳、北京等地三十余家创业投资机构到我省进行项目考察及子基金的合作磋商,表示出积极合作意向。在引导基金的建立和新的政策吸引下,长治市、阳泉市和吕梁市都已多次和引导基金商谈共同建立区域性子基金的方案。

三、面向“十大”产业重大关键技术求突破,为全省转型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009年“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19个专项已经全部启动,同时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省经济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这些新的形势和要求,2009年面向产业关键技术环节,又组织实施了若干重大科技项目的攻关。通过项目实施,产生了一批重大成果,一批产业关键技术的突破打破了国际社会对我国的垄断和封锁,为我省产业振兴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为国防和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我省煤炭产业、焦化产业、煤化工产业、不锈钢产业、电力产业技术水平走在了全国前列。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成果不断涌现。新材料、新能源领域的镁合金、光伏产业、LED半导体照明和风电能源等领域2009年更是一个丰收年,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技术,这些未来极具市场规模的产业,必将成为我省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新的增长点。

如装备制造业领域,太重研制的三峡1200吨桥机举世瞩目,480吨铸造起重机、神舟六号航天发射塔架等具有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产品展示了“山西创造”的良好形象。20M3、27M3、35M3、55M3大型矿用机械挖掘机系列产品打破了美国公司垄断,已创产值20亿元以上,利税3亿多元。山西澳瑞特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实施“神州八号”宇航员自行车功量计项目,摆脱了我国在此领域对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依赖,填补航天领域在此方面的空白。煤化工领域,潞安集团16万吨合成油项目成功出油,在国内首次实现产业化。新材料领域,恒天公司的高性能PAN基碳纤维原丝工程化技术占在全国前列。浸渍沥青国外一直视为军工材料,实行技术封锁,不轻易进行转让。目前在我省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已批量生产,产能达6-7万吨/年。不锈钢领域,太钢产品和技术综合开发能力已达到国际水平,在全国国家级技术中心评价中位居全国第三。电力产业领域,2009年元月7日,我省建成国内首条商业运行特高压输电线路,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通电试运行。新能源领域,风电产业的1.5兆瓦异步风力发电机实现了风电技术国产化,形成年产200台的生产能力,新增产值7000万元。光伏产业的太阳能电池多晶硅片制造关键设备(铸锭炉),突破了国外在该行业尖端领域的技术垄断。乐百利特公司成为世界首家实现130流明/瓦高亮度LED光源量产的企业,并在人民大会堂照明改造工程中得到应用。其光源已在“嫦娥二号”成功使用,并在为“嫦娥三号”研制新光源。还有以临汾光宇为代表的大功率器件封装和LED显示屏、路灯、景观照明等应用产品产业、以中国电子集团二所为代表的封装设备产业,我省已形成了从生产设备、芯片制备、器件封装到集成应用的比较完整的产业链。

2009年的科技项目还充分重视了节能减排和民生科技,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技术成为我省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依托。通过在能源、化工、冶金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实施“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专项,支持了“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开发”、“皮江法炼镁工艺与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镁合金制备过程中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研究”、“矿井瓦斯抽放及瓦斯高效利用技术研究”等77个项目,全省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5.6%,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2.7%和3.6%。在科技部主办的2009年全国节能减排技术博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认真观看了山西展团的煤炭产业链节能减排和污染控制技术项目、太阳能新能源项目、焦炉煤气脱硫制酸等项目,在得知太钢通过焦炉煤气脱硫制酸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硫1.2万吨时,总书记表示,节能减排工作就要像这样抓创新、抓重点。

四、充分发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带动作用,推动转型发展再上新台阶

作为国家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与煤相关产业占据全省经济半壁江山,煤炭经济、煤炭生产安全关系到全省经济的总命脉。为了让山西煤炭产业实现真正的安全生产,提高煤炭产业的综合效益和科技水平,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我省承担了大型煤炭基地高效集约化开采关键装备与技术、全矿井数字化安全生产监测监控及重大灾害预警系统的研究、煤炭开发利用副产物利用关键技术开发、煤矿采空区固体充填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研究、典型煤化工产业集聚区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技术开发与应用示范等一批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国家863项目。通过创新组织形式,认真组织实施,项目研发在2009年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不仅为山西煤炭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为山西装备制造业的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为把山西建设成为煤机强省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全矿井数字化安全生产监测监控及重大灾害预警系统的研究围绕新型矿井环境的创建,开发出相应的传感器、采集风机与通讯分站等监测仪器设备,已在井下开展工业性试验,为煤矿安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煤炭开发利用副产物利用关键技术开发项目通过对粉煤、煤泥、煤矸石、粗笨和煤焦油等废弃物的深入开发,为“吃干榨尽”煤炭资源和恢复矿区生态环境提供了大量的实用技术成果。通过项目支撑,已完成800余台锅炉的改造,建成一套8万吨环保型焦化苯精制生产示范装置。

大型煤炭基地高效集约化开采关键装备与技术项目是我省承担的最大的国家项目,“年产千万吨级矿井大采高综采成套装备及关键技术”是其中的重点。参加承担的单位包括太原重型机械集团煤机有限公司、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平阳重工集团、煤科总院开采分院、太原理工大学等9家。为了确保项目成功,我们在项目的管理中,成立了省直多部门和企业联合组成的课题领导组、协调组、技术专家组和财务专家组,加强横向统筹协调;在项目实施中,以应用示范单位为抓手,直接吸引设备承接使用单位加入,打通了产学研用合作链条,形成了技术经济一体化的科技创新组织模式,项目研发成功之时,就直接形成了生产力;在项目的技术和人才产出上,研制出新产品9个,新技术、新工艺4项;已申请专利52项,授权专利9项;发表相关科技论文34篇,制定企业标准20项;培养博士后2人、博士研究生4人、硕士研究生42人,技术骨干126名。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被誉为“中国综采巨无霸”综采成套设备在太重煤机成功下线,为我国煤炭产业素质提升作出了贡献,标志着我国千万吨级综采成套设备结束了国内无法批量生产的历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此套综采成套设备比国际上同类产品的招标价格低一半左右,设备配件的价格低四分之三。按我国之前每年从美、德等国进口100多套综采成套设备计算,每年因替代进口可节约外汇百亿美元。

五、扎实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发展技术联盟,产学研渐入高层次合作

产学研结合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效机制和模式,促进产学研的深层次结合,特别是在多个企业间,组成产学研结合的战略联盟,对科技创新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经过我厅连年持续推动,我省的产学研合作日趋活跃,目前正进入合作形式多样,层次深入到战略合作的有利阶段。
2009年,我们加大各类科技计划中产学研合作项目的比重,突出引导作用,并积极牵线搭桥,推动建立了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技术联盟。如山西大学和山维就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山维提供主要资金的支持,在山大共建研究所,利用山大的人才技术优势,由山大为其进行产业发展所需所有技术的开发,并为其培养自身的科研人员。太重集团和太原科技大学、山西矿机和太原理工大学也结成了多维度、互融式战略联盟。运城、太原镁企组织了以产品联合开发为主要特征的一批技术开发联盟。在“年产千万吨级矿井大采高综采成套装备及关键技术”项目的牵动下,我省太重矿机、太原理工大学等九个单位结成了煤机装备制造产学研联盟。各市产业技术联盟的推进也迈出了新步子。如晋中市规划形成五大技术创新联盟,集中五个主要行业的优势企业,以一个龙头企业为核心,联合省内高校,共同进行行业技术的研发,同时集中市、县财政科技投入保障支持五大联盟的运作。

同时帮助一些政府主导的区域科技合作继续巩固深化。如省政府与中科院的省院合作,双方在以往运城、晋中等市的基础上,今年又开辟了长治市、晋城市等新的合作点,中科院多次组织专家点对点地分赴我省航天工业、军工、生物制药、特色农业等企业考察对接,实际解决许多困扰企业多年的技术瓶颈问题。阳泉市、北京科委、山西省科技厅发起的晋京合作内容进一步具体化,已吸引北京金隅集团等企业入驻阳泉,阳泉的企业与中科院力学所、北京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建立了科研合作机制,共同建设五大科技研发平台。依托北京通达集团建立的高档耐火材料研发平台使阳泉市耐火材料利用率提高了十几个百分点,原来产生的废渣都得到充分利用。此外政府主导的合作还有省科技厅与中关村的合作、吕梁市与北京理工大学的市校合作、大同市与北京市的合作等等,今年都取得了新进展。

六、加快农业技术攻关和农村科技服务创新,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9年继续实施了“主要农作物优种创新工程”、“优势小杂粮产业化创新工程”等农业重大专项工程。“主要农作物优种创新工程”注重培育优质、专用小麦,玉米新品种选育,杂交棉花新品种选育等。专项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小麦、玉米等作物新品种创新,2009年通过省审的专项培育出的玉米新品种有12个、大豆新品种2个、棉花新品种4个,占我省同期育成同类作物品种的60%。目前我省小麦生产种植面积中85%以上为本省自育品种。2009年推荐的山西省农业主导品种,小麦、玉米、棉花、大豆33个品种中有22个品种得到科技攻关项目的支持。“优势小杂粮产业化创新工程”加强谷子、荞麦、燕麦、高粱等杂粮高产、优质新品种选育与种质资源创新及杂粮加工利用工程化技术集成和成果转化应用,带动杂粮产业化水平和农业综合效益的全面提高。

在全面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的同时,今年把科技抗旱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今年我省旱情历时长程度重。在年初旱情初现之时,我厅迅速召开科技抗旱专题研讨会,随即启动应急预案,在网站开通科技抗旱专题,组织专家组实地指导农民抗旱。依靠开展5年的旱作节水高效农业科技工程技术积累,在全省建设了4个研究示范基地,推广示范7套较成熟节水模式26万亩,1200亩的核心示范地玉米增产40%,杂豆增产46.3%。大旱之年,优质、高产、抗旱农作物新品种显示出卓越特性。6月6日,万亩“临丰3号”测产亩产达351.3公斤,实现了旱地小麦大面积丰产,“临汾8050”测产亩产达535.8公斤,实现了水地大面积丰产,均较运城地区旱、水地小麦平均亩产提高了一倍。10月16日,经现场测产,“强盛51号”玉米新品种平均亩产1224.9公斤,创下我省旱地玉米单产最高记录。

我省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已形成以农村技术承包为主,农业科技园区、农村星火学校、科技特派员、科技合作社、专家大院、农业科技信息“110”、“村村通”多种形式共存的良好格局。今年我们又启动开通了12396信息服务平台,整合了我省多年来在星火科技工作所形成的资源,建立省级服务平台和服务网络,农民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拨通12396,就可以得到便捷的专家咨询服务,对需要现场服务的可以依托服务体系示范单位服务到村到户,大大提高了科技服务的有效性。在5县10镇30个村新农村科技示范基地继续推动“六个一工程”建设。各示范村“六个一”工程全面完成,各示范村经济总收入增长均在11%以上,农民人均收入均超过7000元,主导产业在全村收入占比超过70%,极大地推动了我省新农村建设工作,目前科技示范“六个一”工程已在全省农村广泛开展。忻州市忻府区高城村是科技部批准的国家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通过引种、技术培训和示范种植,推广晋尖椒1、2、3号辣椒新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产业化示范,引导了区域辣椒种植业向产业化方向,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我省主持研究的国家863计划“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示范与应用推广”累计示范面积210万亩,培训农民10.9万人次,农民总增加效益3.3亿元。示范推广过程中创造了“政府+学校+农户”的模式,得到了科技部的认可和推广。

七、基础研究和前沿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团队项目双双实现零突破

全省连续四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突破百项,连续四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动态测试技术、煤转化技术等学科领域在全国占有了一定优势。山西大学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张靖团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团队资助,量子调控研究项目就获得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资助经费2400万元,均实现我省零的突破,标志着我省基础研究能力日益提高。2007年SCI、EI、ISTP共收录山西省科技人员发表的科技论文1600篇,比2006净增212篇,增长15%。2009年承担国家973前期研究专项3项,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项(累计10人)。重点学科领域的基础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纠缠态光场及连续变量量子通信研究利用量子纠缠,实现了在经典物理环境下不可能实现的超标准极限微弱信号检测、量子态离物传送、量子密集编码、量子保密通信等,为实现量子信息网络开辟了可能,标志着我国在未来信息科技的基础研究方面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煤高效洁净综合利用中的关键核心科学问题得到解决。

八、着力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建设成效显著

作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知识产权保护、专利管理、专利执法、宣传培训、专利技术实施等各个方面大力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体系初步形成,我省专利申请、授权量连年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09年与有关厅局联合举行全省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举办远程培训、讲座、大型知识产权宣传咨询活动;与新闻媒体联合开展“知识产权三晋行”活动,深入基层进行知识产权知识宣传;开展“雷雨”、“天网”专项执法活动;成立了山西省专利保护协会,开通了12330知识产权维权公益电话,成立了中国(山西)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开展知识产权纲要制定工作;开展了“知识产权十强县培育工程”、“知识产权百强企业培育工程”和“企业知识产权年”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县域、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组织实施专利推广计划。

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我省清徐县、盂县、襄垣县、曲沃县为首批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太钢、山西新超管业等企业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企业验收,太原理工大学等单位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单位验收。各试点单位在试点工作期间试点单位专利申请及授权量均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如太钢三年来共申请专利350项,授权专利149项,分别为试点前的4.5倍和3.0倍,年递增率达70%以上,专利数量位居全省冶金行业前列。随着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深入开展,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高。

九、以能力建设为主题,统筹协调夯实科技创新工作基础

各项基础工作全面加强。全面启动了市、县科技局长的轮训工作,加强了全省科技系统公务员培训教育和能力培养,以队伍建设促科技创新,取得很好效果。围绕科技计划管理,开展了计划管理办法修订工作,首次开展了计划项目绩效外聘审计工作。完成了科技奖励的各项工作,科技统计方面完成了年度统计和省政府社会经济目标考核指标调查任务,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工作全面开展。开始了“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和“十一五”规划检查评估工作。开展了“改革开放三十年”、“建国六十周年”我省科技工作的宣传和展示。积极组织开展我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及其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工作。完成了科技援藏、支疆工作,支援茂县灾区工作。组织帮扶工作组积极落实了“三保”工作。把科普工作作为科技创新的“一体两翼”,印发了《2009-2010年科普工作规划纲要》、《山西省科普基地认定管理办法》,并开展了历时三个月的科普普查统计工作,对全省科普人员、科普场地、科普经费、科普传媒和科普活动全面进行了摸底调查,5月16日-5月22日,在全省上下开展了声势浩大的2009年山西省科技活动周活动。

十、坚持科学服务依法行政,全面打造服务型政府

我们坚持把科学服务、依法行政作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核心,保证工作的有序高效透明运行。建立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实行厅领导调研联系点制度,特别是自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组织了对全省各地重要行业、企业的考察调研,召开各类座谈研讨会,了解实际困难和问题,提高决策的针对性、科学性。在工作开展中,建立了系统完整的专家评审机制,比如从年度计划申报指南的编写、论证、发布,到计划项目的网络受理、评审等工作,已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完善的管理程序,专家论证评审全程参与其中。整个计划管理的全过程都阳光运行,公众可随时参与和监督。我们严格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全省建立“网上政务大厅”和“政府信息公开专栏”,省科技厅及各处室的岗位职责、所有32项业务办事流程、工作时限、法律依据等政务内容一目了然,各计划管理的每一步骤都有明确的时间、方式要求,省科技厅所有审批事项和全省科技计划项目全部实现网上申报和电子监督。通过这些职责、业务流程的规定和公布以及计算机软件固化,严格了首办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行政首长问责制等,减少了工作的随意性,提高了工作的规范程度和时效。此外,我们特别注重从细微处做起,树立服务型机关的形象。坚持开展以“树立行业新风,优化发展环境”为主题的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在机关倡导笑脸迎客,对来访的同志一定要主动让座,递上一杯水,坚决杜绝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努力做到“三少”,实现“三全”,即让群众少跑趟路、少跨道槛、少走道程序,政策引导全覆盖、政策流程全透明、政策落实全方位,使所有科技创新企业和科研人员享受到便捷的政务服务。2009年4月,省政府组织对全省所有厅局和地市网站的第三方考核中,省科技厅政务网站名列全省第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突出。

在依法行政方面,今年进一步深化了科技系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对网上行政审批业务系统和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继续完善,建立健全了规范运行机制,全年共办理6项试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及使用许可证的发放工作,做到了审批程序严密、审批环节减少、审批效率显著提高。为促进领导干部学法活动的规范化、制度化,我厅今年自编了1000多万字的《科技法律法规政策汇编》,是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学法和工作的重要实用工具书。规范性文件制定方面, 2009年我厅严格按照立项规划、起草调研、征求意见、协调分歧、论证听证、备案审查、签署公布等程序制定了《山西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认定与管理办法》等三个规范性文件,均做到了依法报送前置审查并备案。

2010年是“十一五”计划和“十二五”计划承接的重要年份。全省科技工作将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需求,深入贯彻落实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继续扎实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营造科技发展环境,为我省实现“三个发展”目标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О一О年一月二十一日

相关稿件:
[字体:  ]  [关闭窗口]    [打印]